我们常常看到一条道路上密集出现多个井盖,就像是给道路打上了一个个补丁,城市居民对于这些”补丁“爱恨交织。
除了提高大家的防患意识,从施工和设计的角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井盖更加安全呢?今天就和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位老朋友——井盖。
科技工艺
日本受地理环境、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,对井盖的要求较为严格,为此增设了多项工艺措施,具体包括:
解压式防跌落井盖
井盖通过铰链和锁连接在主磁盘所在的框架上,并附加梯子。
相互连接的设计意味着当雨天排放洪水时,盖子也很少脱落。即使当大雨导致地下管道的压力达到异常水平。盖子被设计为上升一到两厘米,让空气和水逸出,然后随着压力下降回到原来的位置,以确保盖子正常工作。
在极少数情况下,梯子部分也可以作为替代屏障,以防止行人掉入开放的沙井内。
井盖的 V 型梯度支撑结构有效防止卡嗒卡嗒的噪音,采用“ Hijaster and AJ frame holder ”的系统结构,可以可靠地安装在人孔上,而接收框架不会变形,即使是倾斜的施工也可以进行可靠的水平调节。
水道内设置梯子,方便维修和自救
(注:其他增设功能有设立摄像头监测井盖状态、建立下水井盖信息和破损监测系统等。)
井壁构造及施工
井盖文化
日本设计师让井盖表面更加视觉化,更加吸引眼球。并鼓励各城市乡镇和农村自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设计,人们可以通过井盖图案,就知道所在大致位置。让一项庞大的政府工程受到到民众的关注和欢迎。
德国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闻名,他们的井盖维修是什么样的呢?请扫描查看。
井盖其下隐藏着地下管线,这些管线需要承载的内容有自来水、污水、上水、下水、
中水、电话、电力、路灯、光缆、通讯、信号、煤气、天然气、热力网等等,而对
应管线中的不同内容,又分别由自来水公司、污水管理处、燃气公司、热电厂、电
信公司、电力公司、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多个部门分别承建。可谓是类别繁多。
多种类型井盖展示
大力推行“地下综合管廊”
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,统一规划、设计、施工和维护,建于城市地下,可用于集中敷设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面井盖的出现。
加强井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管,施工安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,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标准规范,选用符合国家或地方产品标准的井盖产品,并标明其使用性质及权属单位;城市道路扩改建时,各类井盖须符合道路施工规范的要求,按标准拆改移井盖设施。
实行井盖的数字化管理。建立井盖档案登记制度,推进井盖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。采用井盖防盗、防丢失的技术措施,将井盖安全管理和档案资料纳入到数字化城管工作中,依托数字城管平台,进一步发挥数字城管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的功能,提升井盖管理的效率和水平。
井盖虽小,但关乎民生。作为组织管理者、设计师和施工者,须不负期望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。谨此共勉。
参考资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为什么中国的马路上满是井盖?- 知乎 (zhihu.com)
主路上的井盖那么多,为什么不建在人行道上?- 知乎 (zhihu.com)
国外的井盖是如何管理的?为何中国的井盖总是坑人?- 知乎 (zhihu.com)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本文仅供学习探讨。